有机奶粉不一定更好
□ 云无心/文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消费者支付意愿极高的产品,只要“可能对宝宝有好处”,就会有很多家长掏钱。市面上极力宣扬“更天然、更营养、更安全”的有机奶粉,自然也就有了很大的号召力。
什么是有机奶粉
所谓“有机食品”,总体上有两条要求:一是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体系进行生产和加工,二是经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所谓“有机农业的生产体系”,世界各国制定的规范不尽相同,一般都要求不使用合成农药、化学肥料、生长调节剂、抗生素以及转基因品种等。而且从常规农业转化成有机农业,还需要一段“有机转换期”,期间执行有机生产规范,但产品也不能称为“有机产品”。
跟普通奶粉相比,有机奶粉要求牛奶原料来自于有机奶牛,后续的加工过程满足有机规范,其他主要原料比如植物油和乳糖也要来自于有机产品,最终有机原料的含量达到95%以上。
有机奶粉≠更营养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其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都会受到种植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有机种植的食品和常规种植的食品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常规产品之间,或者不同的有机产品之间,也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之间的差异未必更大,也就是说,一种食品是否“有机”,无法通过检测分析其化学成分来判断,只能通过对种植和加工过程的监控来保证。不少学术文献中都有关于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的比较,但并没有数据支持“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有营养”的说法。
具体到有机奶与常规奶,有一些研究比较过二者的营养成分。主要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脂肪、乳糖、钙等,二者之间没有实质差别。有一些微量营养成分,二者可能会有不同。比如有文献报道,有机奶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常规奶要高,这让有机倡导者很高兴。而在其他研究中,又发现常规奶中的共轭亚油酸和铜、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有机奶要高,这些元素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所以,如果按照某一成分的含量来判断常规奶和有机奶的“营养价值”,就会得出混乱的结论。
作为消费者,应该理性地看待有机奶和常规奶的这些差异,因为跟人体需求相比,这些差异的影响很小,比如ω-3不饱和脂肪酸,即使有机奶中的含量稍高一些,人体通过喝奶所获得的总量还是很少,而且奶粉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到底对婴幼儿发育有多大意义,目前并没有充分明确的证据,所以各国的婴儿配方奶粉标准并没有把它作为要求,而只是作为“可选成分”。如果它是影响奶粉“营养价值”的成分,那么标准中就会被定为“必需成分”。
其他的成分差别也是如此。一方面差异很小,另一方面检测出来的数据是有机奶和常规奶各有所长。在目前市场上的奶粉中,许多常规奶粉会添加叶黄素、牛磺酸、核苷酸、β-胡萝卜素、氰钴胺(VB12)等国家标准中的“可选营养物质”,而有机奶粉一般未添加。如果要用这些“可能有好处”的成分来评判奶粉的营养价值,那么“有机奶粉更有营养”就更不能成立了。
其实,婴儿配方奶粉的组成是按照“配方要求”规定好的。不管使用有机原料还是常规原料,都必须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具体成分多点或少点,都不能用来评判奶粉“营养价值”的高低。
有机奶粉≠更安全
每当谈及“有机食品并不比常规食品更营养”,就总会有人说“我们看重的不是营养,而是安全”。那么有机食品更安全吗?
在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的比较中,有机产品中检测出的化学农药残留量一般确实要比常规产品低。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有农药残留”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都有残留量的标准。标准是已经留了很大安全余量的“警戒线”,只要低于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生产并不是不用农药,只是不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已。因为所用的“有机农药”对虫害的控制较差,经常不得不用更大的量。虫害控制不力,也会使得植物使用自身防御反应的机会更多——植物的自身防御,往往是分泌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此外,植物也更容易被霉菌等微生物感染,而这些微生物也可以分泌毒素。
在200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比较了意大利北部地区的有机奶与常规奶中的各种污染物与毒素含量,发现49%的有机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超过了50ng/L,而常规奶中只有10%超过。在欧盟的牛奶标准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就是50ng/L,也就是说,这个地区的有机奶“超标”比例接近一半,而常规奶只有10%。当然,这个标准或许是过于严格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标准都是500ng/L,而研究中检测的有机奶和常规奶都没有超过100ng/L。
所以,有机奶粉的化学农药残留可能要低于常规奶粉,但只要是合格的奶粉,无论是有机的还是常规的,残留量都会远远低于“有害含量”。而那些通常不被检测的污染物或者毒素,有机奶中的含量甚至可能比常规奶更高,“有机奶粉一定更安全”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总体来说,有机奶粉没有什么不好,它跟常规奶粉也有一些区别,最直观的就是价格,但价格高并不代表它“更安全”或者“更营养”,而是它的生产成本更高、营销开销更大,以及生产规模小,所以需要更高的利润率。对于孩子来说,它的好处也并非独一无二,所以家长在选购奶粉时要科学理性,要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孩子的营养需求,不要一味追求“高级”。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
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发布
本刊讯(记者王海琳) 6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多个配方。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等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也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办法》设立了注册门槛,提高了生产要求;明确了监管要求等,具体为:
设立注册门槛,提高生产要求。 参照药品管理,明确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均实行注册管理,并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只有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符合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出厂产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实施逐批检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才能申请产品配方注册。
限制配方数量,让民众明白消费。 国内许多企业采取“类似配方、不同品牌、加大宣传、扩大市场”的销售策略,即简单把一个配方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略作改变形成多个“新配方”,生产不同产品不同品牌,然后在不同渠道销售,通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 《办法》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通过限制企业配方数减少企业恶意竞争,树立优质国产品牌,让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为优化企业产能、满足市场需要,《办法》允许同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可使用集团公司内另一全资子公司已经注册的产品配方。
规范标签标识,解决宣传乱象。 《办法》要求申请人申请注册时一并提交标签和说明书样稿及标签、说明书中声称的说明、证明材料,并对标签和说明书表述要求作出细致规定。如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标明具体来源地或者来源国,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不允许以“ 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样,强调未使用或不含有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在产品配方中含有或使用的成分;不允许标注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绝对化的内容;不允许标注与产品配方注册内容不一致的声称等。
明确监管要求与申请人法律责任。 按照相关要求,细化不予延期注册、撤销注册、注销注册等多种情形和相关罚则,以政策制度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降至最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