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一个静谧空间
□ colin/文
如今,人们对居室的隔音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城市中,来自汽车、建筑工地、户外喇叭等的噪音无处不在。解决居室隔音问题,打造安静生活空间,已成为家居装饰的关键步骤。
拒绝门外的嘈杂
每扇门都有一定的隔音效果,但由于结构、材质的不同,隔音作用差别很大。门的隔音作用除了看关上后的密封性外,门板的隔音效果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填充物。一般来说,模压隔音门的填充物是蜂窝状结构的纸基,能形成密闭空气层, 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劣质门板则多是在空芯层中用纸板简单地做了隔断,隔音效果非常差。
当然,门内芯如果是刨花板, 隔音性能更好。而对于实木门和实木复合门来说,木材本身密度越高、重量越沉、门板越厚,隔音效果也越好,能更好地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同时,家居市场上的双层防盗门也有不错的隔音性能。
堵住窗外的干扰
窗、阳台是噪音直接传入的通道。首先,要对窗户做好封闭,无论是单层窗还是双层窗,密封是最主要的。用塑钢窗作为密封的手段是较为有效的方案之一,对于已经采用铝合金的住户,应该确保铝合金边框的密封条的完好。还可以加装降噪窗(降噪窗的玻璃类似于双玻璃),有利于削弱噪音。另外,在塑钢窗中采用中空玻璃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可以利用玻璃将噪音反射,中空玻璃则可以使没有反射的噪音进一步消除。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贴上窗户隔音膜。隔音膜是一种多层结构,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层将隔音树脂夹在中间的透明膜,具备可见光透光性能。多层结构在降噪的同时,能保持清晰的视线。装隔音窗帘也是不错的方法,可以将窗户完整封闭实现隔音。如果没有隔音窗帘,质地厚实、褶皱多的窗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
实际上,阔叶乔木和灌木可以用来降低噪音, 临街的居室可以在阳台或窗台上摆放阔叶植物,能使户外噪音在传入室内的过程中受到茎叶阻隔。此类植物有龟背竹、金绿萝、常青藤、文竹、吊兰、秋海棠、菊花等。此外,由于临街居室很容易受到粉尘污染,在窗台上养阔叶植物还可以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对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打造一面隔音墙
墙壁面不宜太光滑,略粗糙的墙壁有不错的降噪效果。可以选择一些壁纸、壁布或软木墙板等吸音效果较好的装饰材料,隔声效果优于墙面漆。
当然, 如果喜欢干净的墙面,还可以使用隔音涂料,这种涂料为纳米多层结构材料,均匀地分布了具有隔音效果的微粒子,通过减少透射的声波能量,起到吸音隔音的作用。
此外,墙壁、吊顶也可以用一些隔音材料来装饰。最为常见的是吸音棉,其优势是在装修过程中极易加工,同时吸音棉还防潮、透气。此外,使用木丝吸音板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木丝吸音板多以白杨木纤维为主,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同时,自然纹理也能满足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追求。
此外,上下楼层的隔音则需要安装隔音吊顶,这种塑料泡沫板做隔音材料可以直接粘贴在天花板上。在贴天花板的一面可以留一些不规则的洞眼(但不要穿透),以加大吸音的效果。在泡沫板下再做吊顶,吊顶和泡沫板保持一定距离。
用家具稀释噪音
回到家中,人们最需要的是能安心地休息,因此在装修时应当避免在天花板、地面、墙壁等区域使用大面积过于鲜艳的色彩,因为鲜艳的色彩会刺激人的感官,让身体难以放松。对噪音等外界干扰会更敏感。
选择木质家具或者布艺家具,有助于噪音的稀释。木质家具和布艺家具都带有毛孔,会有不同程度的吸音效果。另外,家中摆放的家具数量要适中,过少会使声音在室内共鸣,多了则会显得拥挤,并很难让噪音很快消除。家具隔音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将木质的书柜放置在与邻居相邻的墙壁前,可以适当阻隔隔壁传来的声响。适当地在墙壁挂上装饰性挂毯, 或在卧室的床边放置一块地毯,也会起到一定的消音效果。
不让地板发出声响
如今,普通居家地面处理大概都是大理石、瓷砖或木地板。为了降低从地板反射上来声音,可以铺上厚地毯,因为只有用厚地毯才有更好的吸音效果。如果只用小块薄地毯装饰,没有实质的吸音作用。
普通木地板容易发出声响,而软木静音地板增加了其他地板所不具备吸音降噪功能。由于软木具有优越声传播特性和阻尼性能,软木静音地板不仅能吸收踩踏地板时发出的声音, 还能对不同楼层起到隔音作用。另外,超实木地板也可以带来全新实木听觉,它内含全新木纤维静音系统,可以将室内噪音降低一半。
让室内管道失噪
目前,居室中普遍使用PVC排污管,虽然结实耐用,但排水的噪声也很明显。很多家庭消除管道的噪音,一般方法是将管道包起来,中间填一些吸音材料,但效果很差,基本起到不明显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是使用隔声毯,可以将隔声毯裁成100mm宽小条,单面涂上胶,螺旋缠在排污管上作为第一层。然后,再使用吸声材料包裹一层。最后,在第二层吸声材料上再螺旋包裹一层隔声毯,可以有效解决管道噪声。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