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油促进厨房
“健康革命”
□ 本刊记者 王向龙/文
厨房承载了中国文化,更是一家人健康生活的起点。如今,注重食品的安全与品质,在烹饪中更加讲求健康,成为很多家庭的厨房新规。
对于开门七件事中的油,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讲究。稻米油因此从以前的鲜为人知慢慢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烹饪新选择。
厨房里的新选择
食用油是餐桌必不可少的营养品, 它不仅能为菜肴增色添香,更重要的是它富含人体所需的脂肪酸,还能软化食物纤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食用油被列为膳食宝塔中的营养物,推荐每人每天食用量为25~30克。
人靠衣装马靠鞍,美味全凭油来添。不管是满汉全席,还是家常小炒, 一款好油都是大前提。正处在油品升级换代的中国市场,稻米油正成为一个新选择——很多家庭已经有了使用稻米油的习惯。“用稻米油做饭会有米的天然香气,做出的菜清香可口。”一些使用稻米油的消费者说。
稻米油起源于日本,日本人食用稻米油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稻米油多用于药用。日本真正将稻米油转向食用方向,是从1933年开始的。那一年,维生素B1发现者、日本科学家铃木梅太郎指出了“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缺乏维生素B1”,从而开启了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时代。
日本是个极其重视食育的国家,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以及疾病预防上,有一整套健全的体系。基于此,含有谷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素的稻米油,被指定为日本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用油。现在,日本的薯片、蛋黄酱、风味调料和很多食品都在使用稻米油,日本也是将谷维素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的国家。日本视稻米油为功能油脂、健康油脂。
据了解,稻米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大健康油品之一, 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公认为“油中黄金”。
营养丰富保健康
据了解,稻米油所含的脂肪酸中, 饱和脂肪酸占15%~20%、不饱和脂肪酸占80%~85%,其中亚油酸含量为38%、油酸含量为42%,比例约为1:1.1,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黄金比例。而且稻米油加热时不易产生油腻味物质,酸化劣变程度低。
据介绍,稻米胚皮是一种优质健康的食用油原料,稻谷中64%的营养素都集中在米皮和米胚中。与精白米相比, 稻米米皮和米胚在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植物甾醇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含量上都要高很多。而以米皮及米胚芽为主要来源的稻米油,包含了稻谷大部分的微量活性成分,可以还原稻谷精华,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
稻米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多种活性营养成分,可以有效对抗亚健康——
谷维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有效缓解植物神经紊乱,让人体从压力和疲劳中恢复过来,在医学上常常被用来镇静助眠、缓解疲劳。感觉身心疲劳的职场人,经常补充谷维素,是对抗亚健康的良好“秘方”。
植物甾醇:能有效抑制人体对坏胆固醇的吸收,并且帮助胆固醇进行有效的降解代谢,对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维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进程的作用。如在饮食中摄取足量的维生素E,有利于延缓身体透支和衰老、保持年轻和活力。
2012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苏宜香教授和朱惠莲教授,专门针对谷维素含量不同的稻米油,进行了小鼠睡眠剥夺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稻米油具有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此外,《美国医学期刊》和《美国临床血脂期刊》近期刊登的研究成果显示,将稻米油和芝麻油混着吃,还有助于中轻度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降血压血糖,原因是这种混合油里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如稻米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芝麻油中含有芝麻素、芝麻酚、芝麻酚林,同时这两种植物油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脏健康。
让更多家庭共享
资料显示,因含有多种健康营养素和保健效果,稻米油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市场上早已颇具知名度,已有数十年的消费历史。目前, 稻米油在我国也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稻米油的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并不影响中国稻米油技术的发展。国内领先食用油品牌金龙鱼,较早预见到了未来家庭对功能性食用油健康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10年前就投入研发,在借鉴日本稻米油萃取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所生产的稻米油脂肪酸比例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黄金比例”。2013 年,金龙鱼稻米油获得亚洲稻米油健康贡献奖;今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稻米油大会上,金龙鱼更是战胜了来自日本、泰国、印度等多家稻米油生产企业,获得惟一“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产品品质得到国际认可。
据介绍,稻米油成油不易,主要从稻谷的米皮米胚(米糠)中提取,150公斤稻谷只能提炼出1升稻米油,如果米糠在6个小时内不进行压榨处理就会酸败, 而且稻米毛油制备、精炼要求难度高。而金龙鱼开创了分散保鲜、集中制取、集中精炼的“一分散、两集中”的全新稻米油生产模式,攻克了米皮和米胚芽最佳保鲜状态仅为6个小时的难题,研究出灵活的精炼工艺,生产出富含谷维素的系列稻米油产品,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健康优质的稻米油。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