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标准:品质消费的“高度计”

2022-01-29

标准:品质消费的“高度计”


       消费品贯穿于百姓日常生活,标准则是提高质量的有力抓手,二者深度融合方能有效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对于家电、插座、化妆品以及疫情防护用品等近年来的典型消费品,及时制定标准在规范消费品行业发展中起到了良好作用,通过标准与科技创新、高品质消费品检测认证、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品测评等紧密互动,形成互为支撑、协同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助力消费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典型消费品标准化发展历程

从满足功能到满足个性化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电产业发展迅速,家电种类不断增加,新产品层出不穷,极大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家电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励志蜕变,逐步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高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几十年间,我国家电产业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速转变,目前,我国家用电器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并且在标准制修订模式上,也正积极实现从“单一采用国际标准”到“采用与制定并重”的历史性转变。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电饭锅、换气扇等家用电器产品IEC标准的相继发布,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家用电器产业科学技术的腾飞,并在逐步获得世界的认可。

       随着技术水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提升,近几年,很多企业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为传统的家电产品赋予了更多的绿色低碳、健康安全、个性化需求等元素,实现家电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大大加强了消费者的使用感和舒适度。例如,“绿色”的智能马桶盖、电吹风、电熨斗等产,“卫生健康”的空气净化器、空调等产品,而标准对这些新产品的检测评价与普及应用也起着基础又重要的作用。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陆续复工复产,空调、新风系统等“卫生健康家电”需求急剧增加,但市场上电器的“健康”功能五花八门,其效果到底如何,消费者无法直接感知。消费类电器产品卫生健康功能的评价标准化建设及检测评价认证等工作迫在眉睫。

       在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消会)的指导下,在钟南山院士的关怀下,中消会消费类电器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消费类电器产品卫生健康技术要求》系列标准,涉及空调、新风机、空气净化器、干衣机、洗碗机等10类典型消费品。标准的发布,为后续的产品检测、认证、测评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助于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大众对美容护肤的诉求不断进阶,在消费者购入越来越多的面膜、面霜、精华等化妆品的同时,如何妥善地存放这些价格昂贵的美妆护肤产品便成了一个新的难题。专为化妆品储存打造的“美妆冰箱”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近年崛起在新消费领域的典型产品。作为一个新兴品类,因行业内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功效和质量遭受着消费者的质疑,严重阻碍了美妆冰箱行业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消会发布了《 美妆冰箱》团体标准T/CPQS E0015-2021),该标准从用户使用体验角度出发,结合测试数据,经过多轮论证,规定了美妆冰箱的总容积、储藏温度、耗电量、制冷温差、噪声等维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的发布将填补美妆冰箱行业评价标准的空白,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消费者选购美妆冰箱提供参考。


       我国的插头插座产品是随着进口电器的引入而出现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配不同国家进口的电器,在我国使用的插座出现了不同的型式尺寸,如德国的圆形插座、英国的矩形插座,致使我国境内的插头插座型式尺寸繁杂,通用性差,阻碍了贸易流通,消费者使用极为不便,并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电器附件(含插头插座)产品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管理,原国家经委在1961年确定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为电器附件产品归口管理部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为电器附件的全国技术归口单位。经过潜心研制,1967年我国首个插头插座国家标准GB 1002-67《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发布,该标准统一了我国家用单相插头插座的型式和尺寸,明确了我国采用扁型插销插头插座系统(扁型系统具有工艺简单、节省铜材等优点)。1980年,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B845-66《单相插头插座技术条件》基础上,制定了GB 2099-80《单相、三相插头插座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该标准对插头插座应满足的多项安全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保证了插头插座的安全性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电器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建筑业、旅游业的蓬勃兴起,1984年10月,我国成立了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7),与IEC/TC23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器附件技术委员会相对应,负责全国电器附件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家用插头插座标准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安全性能标准体系(GB/T 2099系列),主要对应采用IEC60884系列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已将IEC60884系列标准全部转化为国家标准;二是型式尺寸标准体系(GB/T 1002、GB/T 1003等),主要是根据我国国情自主研制的标准,两部分相辅相成,共同规范着我国家用插头插座行业的稳健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标准几经修订完善,引领着插头插座产品向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效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标准委提出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具体实施措施,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以典型消费品-家用电器和电器附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家用电器和电器附件国际标准化)自2018年获批筹建以来,通过整合家用电器和电器附件行业资源,以行业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及机构为依托,在标准与科技成果转化共性技术攻关、国际标准培育与研制、标准验证、人才培养、技术标准创新一站式服务等方面开展建设,成效显著。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作为创新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通过开展标准验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在国际社会技术、标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创新基地建设,搭建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标准、科技、产业优势资源,发挥技术标准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的作用,以更加高效、灵活、便捷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保障与技术支撑。

标准作用于消费品的新模式
规范、提升、引导、帮扶与优品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进程中。标准以其国际通用的属性,并作为当前技术壁垒的主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出台,也明确了标准研制与技术研发之间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加强标准与技术研发的联动,一方面参照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以其中的先进指标为技术攻克目标,实现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一方面将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规范文件,加速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于规范、引领行业发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用消费品需求剧增,产能供应不足。防护服作为保护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需求也是非常紧迫。为保证防护服保质保量的出厂,急需对其关键配套产品-防护服贴条机增产扩能。在关键时刻,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相关企业迅速响应,将深耕防护服领域多年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快速标准化、产业化,于2020年2月20日以最快速度成功实现防护服贴条机量产,满足国家急需。同时,考虑到防护服贴条机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缺少对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缺乏统一的科学评价要求,机器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造成防护服密封效果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提出了《防护服贴条机》团体标准项目的立项与制定。在研制该团体标准的过程中,标准起草组深入研究并规定了热风枪的风嘴温度、风嘴温升的稳定性、滚轮压紧力及材料硬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并给出了风嘴宽度、粘合速度等重要的设备参数,从而保证了防护服密封效果的一致性,加工后的防护服满足GB 19082-2009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该团体标准的制定为保护医护人员安全,提升防护服贴条机的质量水平,提升防护服的品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家用美容仪作为“品质生活”的一个典型产品,受到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应用越来越普及。然而,该类器具不属于医疗器械监管范畴,在国际上没有对口的标准文件,致使行业出现了无标可依、无序发展的局面。存在虚假宣传、维权投诉无门、消费者被烫伤等漏洞与安全问题。

       2017年9月,国际标准IEC 60335-2-115《家用及其类似用途器具的安全皮肤美容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工作项目建议正式获批立项,历经4年,召开20余次标准讨论会议,联合皮肤美容护理器具龙头企业和相关检测机构等多方力量,对美容护理器具性能指标进行无数次的试验和验证,处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委员会的800多条意见,于2021年3月11日成功发布标准。该标准对家用皮肤美容器具产品的发热、结构、防触电、输出量限制、安全使用说明、机械强度等方面提出了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填补了全球家用皮肤美容护理器具产品标准的空白,极大地促进家用皮肤美容器具的全球贸易,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标准的基础是技术研发,将技术成果标准化,以标准可复制、可推广的属性再回馈行业企业,如此的良性循环,助力产品质量提升。

优品认证引导企业关注提升产品质量

       近年来 ,我国消费需求正步入快速发展的新车道,在消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不断升级。然而,目前国内供给质量无法跟上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出现了明显的供需错配现象。另一方面,消费者虽然更愿意为好的服务、好的产品买单,但什么是优质产品,市场上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消费者对于优质产品的定义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认为海外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这也导致了消费的外流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品牌建设。

       在政策的指引下,多家行业领军第三方认证机构都推出了相关高端认证项目。以“优品认证”为例,通过对中外市场的产品开展系统的质量测评,在摸清中外市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现行标准制定更高的产品测试标准-“优品标准”。基于“优品标准”推出了“优品认证”。凡是通过认证的产品都将获准在产品或包装相关位置加贴“优品认证”标识,方便消费者识别购买。

       目前,已制定了50余项“优品标准”,涵盖了电饭锅、智能坐便器、空气净化器、美容器、数据线等日常使用较频繁的消费品,并依此开展检验检测,已完成“优品认证”服务200余项,引导企业更多的关注提升产品质量内动力,促进企业良性竞争。同时,依据制定的《消费类电器产品卫生健康技术要求》系列标准,开发了相应的“卫生健康认证”业务,为符合这些高端标准要求的健康家电产品加贴卫生健康认证标识,目前已为相关企业出具了180余份认证证书。“市场需求-技术研发-标准研制-检验检测-认证”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开拓,一方面,通过给获证企业产品加贴高品质认证标识,方便消费者更加直观地进行产品选购;另一方面,在保“安全底线”的同时,突出“拉高质量线”,将有利于助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增加高端质量的有效供给。同时,获得认证也使得创新技术、高质量产品得到更好地推广与应用,竖立了企业品牌,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为市场提供积极地引导。

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2020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质量基础设施涉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诸多质量要素。在2021年10月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强调“以标准为牵引,统筹布局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资源,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健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标准与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并将其提到战略引领的高度位置,大力支持推进。

       家电产业是我国广东省湛江市传统优势产业,当地家电企业数量多,产量大,但是存在产品整体品质不高、定位中低端、恶性竞争、国内销路不畅、外贸受阻等诸多行业痛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湛江市场监管局联合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机构成功策划搭建了湛江市家电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并于2020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服务平台以标准为抓手,率先开展国内外产品标准与质量比对,列出问题清单与整改方向。同时,利用检验检测积累的质量大数据,为企业提供缺陷产品诊断与咨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技术辅导。在摸清企业产品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标国内外先进产品标准,制定区域优质家电产品团体标准,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提供“优质产品”检测报告和证书,并将优质家电推荐到阿里巴巴、小米优品、华为商城等电商平台,提升了产品品质,打开了产品销路。为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台积极撮合引进国内外知名小家电品牌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对接,推荐优质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湛江家电产业供应链,助力推动湛江家电产业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质量提升。同时,为加强湛江家电企业标准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立了质量人才实训基地,提供标准宣贯、技术辅导、电商运营等培训与辅导,为企业输送更多地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以标准为牵引,统筹协同计量、检测、认证等资源,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入企业,“一企一策”地开展技术帮扶与质量提升,助力质量服务走进企业,实现行业全面高质量转型升级。
标准在消费品测评的应用
促进第三方测评机构规范发展

       观察发达国家第三方消费品测评机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美国《消费者报告》杂志成立于1936年,其创立的目的是在那个广告宣传不受约束、技术进步迅速、与此同时法规尚不健全的年代,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产品信息,以帮助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做出明智的选择。到今天,《消费者报告》仍然是一个拥有600万会员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为消费者传递信任。

       1950~1960年代经济重建时,产品测评在德国以及大多欧洲国家兴起。德国知名测评机构Stiftung Warentest成立于1964年,它以科学的方法制定测试标准和测试计划,在独立实验室中进行测试,根据客观数据和结果,给出从“非常好”到“不满意”不等的判断,测评结果在其出版物《TEST》杂志发布。Stiftung Warentest在德国的认知度高达96%,80%的消费者会依据其测评结果作出购买选择。

       在法国,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模式的改变,测评杂志《6000万消费者》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6000万消费者》独立、客观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比较测试。其发布的关于新技术、食品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测评经常成为某些领域的先驱。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的33.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39.2万亿元,年均增长4.2%。根据苏宁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2019)显示,在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中,41.7%的人宁愿多花钱购买高品质的商品,37.9%的人非常注重商品品质质量表现。消费品的多样性让普通消费者在选择高品质好产品时往往缺乏判断的依据,于是互联网上各种第三方测评平台应运而生。



       不同于欧美成熟的测评网站,我国的消费品测评机构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缺乏有效监管。其运行机制缺乏规范性和独立性,且往往和商业行为挂钩。

       报道称有消费者在挑选防晒衣时参考了一家第三方消费品测评网站,却发现该网站推荐的一款产品曾被曝光虚标防晒指数。诸如此类的测评乱象,不仅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挑选依据,反而会误导消费者,甚至会妨害市场的正常竞争,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消费品测评的乱象,其根源一是在于缺乏行业监管,二是没有现成可依的标准技术规范。所谓的测评因为和商业利益相结合,演变为一场报喜不报忧的卖家秀。纵观发达国家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这些测评机构要么自建检测实验室,要么和外部检测机构合作,送样检测。他们都有自己严苛的标准,测评结果随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

       检测作为国家重要的质量基础,是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而标准是开展检测活动的依据,只有让测评机构站在第三方视角,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或标准,才能避免测评能力高下不一、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才能真正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质量信号。

       中消会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利用标准化法赋予的创新平台,紧密贴合市场需求,陆续推出多项团体标准,填补了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空白,实现了先行先试、创新赋能、实现容错机制。通过标准化传播知识,为消费品质量提升赋能,为质量认证与测评提供技术依据。

       展望未来,新时代“质量强国”战略方针的提出,为标准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与责任。标准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工具之一,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作用机制的不断丰富与优化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重要的质量发展课题之一。消费品贯穿于国民日常生活,标准与科技创新的互为支撑、与高品质消费品检测认证的紧密互动、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消费品测评应用的协同融合等,将引领消费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提高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保驾护航。


本文作者为陈伟升、李瑾、蔡军

文章来源: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