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创新供给模式 引导绿色消费

2022-05-29 张小丹 崔晓冬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绿色消费是核心,也是关键。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当前,中国绿色消费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绿色消费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消费意愿不断提升。绿色消费的转型升级对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为代表的绿色环保产品认证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和检测认证机构要不断应对这种挑战,创新认证供给模式,通过绿色环保产品的供给来满足新的绿色消费需求。这种绿色生产与消费、绿色环保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绿色增长,也可以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成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条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节能低碳产品、有机产品、绿色建材等认证制度就是从产品和服务端,助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的有效手段。其中,中国环境标志是我国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领域,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成 功、最权 威的绿 色环保产品认证制度,自1993年创立至今,累计发布了130多项标准,现行有效标准109项,累计认证企业7000余家,产品型号达到了150余万种,形成了每年4万多亿产值的绿色市场。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 了一座倡导绿色生产、传递绿色消费理念的桥梁。 
 
创新认证模式的路径分析 
“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被列入国家质量基础,认证是“合格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化的实践工具。因此,认证将在“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新时代下,为了增强绿色环保产品认证向相关方传递绿色信任的功能和绩效,需要从“标准体系建设、信息传递模式建设和差异化应用场景”3个方面创新认证供给模式: 
第一,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是认证的基础和高质量认证供给的保障,也是创新认证供给模式的关键。在国家“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充,现有产品层级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与新发展形势的适配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可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综合评估各类产品的“设计、原料、生
产、流通、使用和回收处置”绿色低碳化基准指标值,结合国家对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色环保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 
第二,信息传递模式建设。有效的认证不仅能让企业降低风险,也是为供给和需求两端传递信任的工具。目前,我国正处在推动消费绿色转型的机遇期、窗口期,居民消费方式和意愿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公众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明显提升,对享有良好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待日益增长,已形成了推动绿色消费的社会基础。因
此,应本着“高效、可信、精准和公开”的原则,综合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平台”等手段,进一步探索建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绿色环保产品认证信息传递模式及应用场景。 
第三,差异化应用场景。在绿色转型引领各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蜕变的进程中,行业龙头企业的差异化认证需求不断增加。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自愿性认证‘拉高线’作用,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因此,应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建立绿色环保产品认证的差异化应用场景,创新自愿性认证制度,增加绿色优质产品及服务供给。 
 
绿色认证的政策建议 
当前,应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历史机遇,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系统谋划,分解目标,持续完善和不断创新绿色环保产品认证供给模式的制度、政策和行动。 
第一,把绿色环保产品认证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开辟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途径。从产品的角度,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设置关键指标,不断创新绿色环保产品认证模式。以市场化、信息化认证工具支撑环境差异化管控和形成具体化实践方案,助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行业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二,完善和强化推动绿色环保产品认证采信及相关配套市场、经济激励政策。结合认证绩效评估和推广情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环保认证采信机制。研究政府采购、财税、信贷、金融、价格及市场信用等方面的绿色环保认证激励政策,提升绿色环保产品的竞争力,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从绿色发展中获得实惠。 
第三,加强绿色环保产品认证宣传,引导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向公众充分展示绿色环保产品认证的绿色绩效,加强向公众有效输入绿色信息的能力,拓宽信息输送渠道,提升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信心。针对人民群众关切、消费需求旺盛且环境矛盾突出的重点产品,增加高质量绿色环保产品认证供给,满足公众绿色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中环联合认证中心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