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发挥质量服务优势 服务国际贸易发展

2022-05-3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和经贸往来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前瞻视野审视国际贸易的变化,以辩证思维探索质量服务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形成国际贸易的新路径。

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复杂而脆弱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国际贸易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是WTO多边规则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重新抬头,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逆势回潮,WTO原有规则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新的自由贸易协定(FTA)陆续出现,如RCEP、日欧EPA、美墨加协定、欧加FTA、CPTPP等等。截至2020年,向WTO通报并正在实施的双边和多边区域贸易自由协定共有496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与多元化已成趋势。

二是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新引擎。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增速显著快于货物贸易,平均增长约5.8%,占比已达17.9%。按附加值计算,服务贸易比重已超过50%。作为服务贸易最新的表现形态,数字贸易更呈现出暴发式增长态势,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019年的22.3%增长至2020年的25.6%,贡献率也持续攀升。

三是技术性贸易措施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经合组织(OECD)调查统计显示,80%的贸易与投资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19.68%的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损失达92.08亿元。2020年,WTO成员共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5300件,同比增加3.9%,涉及环保、质量、安全、标志标签和检测认证等。

检验检测认证等质量服务行业被誉为“工业之眼”,是产品质量的“体检证”、消费行为的“安全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在助力国际贸易发展中,质量服务行业要融入发展新格局,顺应贸易新趋势,把握发展新机遇,探索服务新路径。

一是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竞争力。2020年,我国外贸规模达4.6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4.7%,创历史新高。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约为88:12,两者之间严重失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质量服务供给水平不高,机构数量众多,呈现 “小、弱、散”格局,缺乏国际竞争力。

服务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要发挥我国市场和货物贸易超大规模优势,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质量服务竞争力。

在国际供给上,要发挥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优势的拉动作用,带动检验检测认证等质量服务增长,提升国际贸易价值链整体水平。通过国家间区域合作、双边经贸谈判、工程项目开展,带动质量服务走出去,输出我国技术、标准和品牌。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向有关国际组织输送标准技术人才,提高我国质量服务行业的国际话语权。

在国内供给上,要加快质量服务产业的整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升我国质量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质量服务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拉长板、补短板,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和供应链自主可控。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标准档次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顺应新贸易趋势,促进软联通。近年来,全球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发展呈现快速化、广度化和深度化的趋势。从“一带一路”现状看,涉及约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RCEP东盟10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30%以上经济规模。但当前质量服务输出主要由合格评定国际组织提供,更多依据发达国家现行制度基础,反映发达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难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加入合格评定国际组织,消费质量服务的FTA有关国家也相对较少。

服务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要发挥质量服务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和“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国与FTA有关国家规则标准的软联通。

在服务国际联通上,要探索建立区域化质量服务合作组织,填补“一带一路”和RCEP等质量服务供给的机制空白。推动政府机构企业乃至国家间的技术标准法规的互联互通,检验检测认证结果的互认互享,服务双边或多边贸易。定期与国外质量服务机构交流沟通,对接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着力推广和应用中国标准,加快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

在跨越技术壁垒上,要发挥质量服务行业技术优势,翻译汇总分析比较国际贸易执行的相关产业标准,促进修订相关产品标准,保障国际贸易通畅。针对监管制度不协同、认证标准不统一的产品,积极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协定成员国合格评定程序,及时提出评议,参与磋商,维护我国产业的正当权益。

三是把握新时代机遇,探索数智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应用等技术推动了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数智化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大质量革命将成为大势所趋。例如,快速可靠的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检测是世界性难题,AI的出现让事情出现转机。我国企业运用5G技术针对典型缺陷样本采集海量数据,存储在云平台,开发评价系统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实时检测缺陷,不断迭代,评判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几分钟,专业人员成本降低了95%。

发挥质量服务优势,助力国际贸易发展,要把握“数智化”发展新机遇,跳出行业看发展。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质量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传统服务模式朝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标准化引领新技术领域创新,为检测数据的质量提升、数据追溯、真伪鉴别等提供巨大的可能性,减少“假报告、假数据”的生存空间。

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建议出台质量服务行业数字化发展规划,在国家、区域或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层面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质量服务行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推广应用视觉检测、激光检测等新技术,改变传统数据采集方式,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质量技术支撑。加强区块链与质量服务的技术研究,推动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增强服务过程的公开透明程度,提升服务公信力。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标准制定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国际合作,减少国家间的数字贸易壁垒,扩大我国数字贸易规则标准的影响力。开展国家数据综合立法,重点解决数据权属界定、交易流通模式、安全保障机制、权益保护机制等核心问题。推进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赋能机制,打通央地数据互通瓶颈,开展标准化数据治理和场景化调配,让数据找得到、拿得到、用得好。

 

作者系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许增德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