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新能源汽车质量管控不容忽视 从汽车召回数据看发展隐患

2022-06-23 郑元辉 刘倩倩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1年汽车行业召回情况通告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00万辆,其中因产品质量缺陷召回了59次,涉及车辆83万辆,召回比例为4:1。缺陷召回事件的内容包括:动力电池到逆变器电压供应、座椅缺陷、断轴等。看了这则消息,使人不禁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安全权益有了更多的担心,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多了一份忧虑。 
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数量分别为2.6亿辆、2.81亿辆和3.02亿辆,2021年汽车保有量比2020年增长了7.5%。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数量连续大幅度增长,2019年是381万辆,2020年是492万辆,2021年达到784万辆,同比增长59.3%。而且在新能源汽车保有数量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较多、增速较快,2019年是310万辆,2020年是400万辆,2021年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60%,占2021年新能源汽车总数的81.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增长速度远超汽车行业整体保有数量的增长。这也表明,作为消费品的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关注。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根据官方发布的汽车召回情况通告中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缺陷召回问题也非常明显。2019年至2021年3年时间,汽车行业召回事件的发生次数虽有小幅增长但相对保持稳定,而新能源汽车的召回事件次数却有大幅增长。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召回事件,2019年发生9次,2020年猛增至45次,2021年增至59次,占2021年全部汽车总召回次数的25%,比2020年增长31.1%。 
从召回涉及的车辆数量来看,2021年,汽车行业召回事件共涉及车辆873.6万辆,比2020年增长28.8%。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由2020年的35.7万辆猛增至83万辆,增长幅度达75.9%,召回数量占2021年汽车整体召回数量的近10%。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有数量远小于传统燃油车,从召回数量与保有数量的占比看,则新能源汽车问题远多于传统燃油车。传统燃油车的缺陷召回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与其保有数量相比,维持在3% 以下。而新能源汽车方面,其召回数量与保有数量的比值,2019年是0.9%,2020年增长至7.3%,2021年已增长至10.6%,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召回事件涉及的车辆数及占比每年都在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产销增速明显,保有量持续增长,但是问题也在不断暴露。新能源汽车缺陷问题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等方面,2020年,这3项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49.4%,2021年占52.5%,即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缺陷问题是与这3项问题有关。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问题不断发生,使其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难免会有质量方面的担忧。 
汽车作为需要高速运转的消费品,与其他日用消费品有非常大的差别。汽车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有其特殊属性,需要全社会予以特别的关注,尤其是相关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更要重视汽车产品质量安全。有些缺陷故障或错误,在汽车产品上是要严格预防其发生的,比如断轴、起火等,这会直接威胁车内及行人的生命安全。笔者曾经亲眼所见高速公路上一辆新能源客车起火,火势凶猛异常,救援不及,只能任其烧光。如乘员未能及时逃出,后果不堪设想。在车辆高速行驶中,若发生断轴,将直接导致车辆失控,危及车内人员以及行人安全。 
目前,新能源汽车缺陷召回的比例远超汽车行业整体的召回发生水平,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性能,甚至影响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引起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和人员的重点关注,尤其是缺陷问题频发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的质量管理,更是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在质量管理方面,国际标准ISO9001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针对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国际上还有被汽车行业广泛应用的IATF16949标准。这些标准内容具体规范了汽车生产的各环节需要达到的质量管理要求及应用规范。 
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人都知道,产品是过程的结果。用这个概念反观新能源汽车缺陷召回现状,梳理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在设计、采购、制造等过程的受控状况,是否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达到了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其供应链是否也贯彻了这些质量管理标准,有效性如何。截至2022年4月2日,国家标准委已批准发布的汽车(含摩托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共128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共81项,足以说明政府监管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各项质量管控的重视以及强化规范管理的紧迫性。这些标准中的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管控来说,有着重要的规范意义。 
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对整体的迅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在汽车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仍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意识层面。作为消费品的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使用安全息息相关的质量保障务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质量安全管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二是企业层面。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对新能源汽车质量管控的意识,新兴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替代质量安全的保障要求,要承担起质量安全相关的产品责任,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是管理方式层面。传统燃油车的质量管理方法已相对成熟,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水平也已相对稳定,可以将这些经验借鉴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管理中,实现互通互融互相促进。
四是全价值链方面。不仅要提升新能源车企的管理水平,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水平同样不容忽视,同时全行业配合,包括相关性能功能的安全检测、认证的实施,以实现新能源汽车领域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是新技术应用方面。结合新能源汽车的新特点,包括目前占召回比重最多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领域,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扩大,新能源汽车对于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技术要求不断提升,相关车载软件的质量管控也要纳入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的范围内。 
能源汽车有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特殊性,同时很多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也是近几年才进入汽车行业,从汽车生产制造的历史来看,还处在非常年轻的阶段,其对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及相关工具的应用还需加强,对消费者期望达到的缺陷管理水平,也有很多改进空间。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能源汽车,其对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目标是一致的,都要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基础上,以更高的要求来关注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质量。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更加理解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不能关注销量而忽视质量。只有不断提升和改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水平的稳定和受控,才能为市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TIPS
新能源智能汽车消费引发维权新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最新《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4万余件,与2020年相比,上涨将近20个百分点。 
投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汽车安全问题,如行驶中突然加速、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相关生产经营者还需不断增强质量安全责任和质量诚信自律意识,促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是新能源智能汽车消费纠纷新发问题多,维权存在难点。如行驶中断电、续航里程缩水、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电池充电故障等纠纷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和责任认定难等问题。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一名车主在特斯拉展位车顶维权的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特斯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态引发争议。随着事态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接连发声,回应舆论关切。2021年11月的广州车展,也出现了车主现场维权的情况。车展维权现象屡现,反映出消费者在汽车领域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仍然存在维权痛点、难点和堵点。 
三是二手车销售信息与实际不符、交易后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经营者延迟履行或不履行售后服务承诺,维修效率低、效果差,同一故障多次维修不能解决问题,消费者频繁往返4S店,耗时费力。 
四是明码标价之外加价才能提车,已成为部分高端、“紧俏”车型销售“潜规则”。但经销商不会在销售协议中出现“加价”字样,加价后不会给消费者开具发票,或规定加价部分需另外交钱补发票税点。价外加价问题的存在,说明相关供给方式粗放、结构不尽合理,无法精准匹配、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说明违法成本还相对较低,违规冲动难以完全抑止。 
 
作者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广州)有限公司  郑元辉,中汽研管理科学研究(天津)有限公司  刘倩倩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