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金九银十,伴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收获季节,仓廪日渐殷实。各种农作物、水果以及鱼虾,从田间到餐桌,不断充实着人们的胃口。显然天气渐凉,人们的心情却热乎乎的。
到了11月,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的黑龙江省抚远市,已进入冰封期。11月13日清晨,黑龙江抚远段江面出现冰排流动,标志着黑龙江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冰封季节。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黑龙江抚远段进入流冰期比去年晚两天,随着气温降低,黑龙江将在11月下旬停下奔腾的脚步,进入半年的封冻期,曾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的江水,很快会变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画卷。
顺江西下约200公里,是黑龙江省同江市。玉米、大豆以及渔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同江域内泡泽、河流众多,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和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江市始终坚定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藏粮于地”,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有机肥还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做好祖国粮仓。
此时,在3200多公里之外的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硕果飘香。行走在礼县西汉水沿岸60万亩苹果种植地带,处处都能看到缀满枝头的苹果,咬一口鲜红油亮的苹果,脆甜清爽,鲜嫩多汁。一辆辆满载苹果的大卡车整装待发,形成一道亮丽壮观的风景线。近年来,甘肃省礼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县”总体目标,把大力发展产业作为调整结构、促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强化服务职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助力苹果产业成长为带动礼县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礼县苹果林带已覆盖14个乡镇、5.5万户农户。2021年,礼县苹果总产量55.32万吨,总产值21.26亿元。
黑龙江省抚远市、同江市以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一直是市场监管总局的对口帮扶对象。在20多年的合作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信息咨询,还是资金、招商以及策划实施产业园计划,市场监管总局干部来了一批又一批,帮扶的热情和力度不断增加,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坚定有力,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中,虽隔千里,却齐心同频,携手迈向新时代。
在抚远,助力乡村振兴,为企业纾困解难
近年来,抚远市在注重生态保护和谋求高质量发展中寻找平衡,依傍好生态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依靠科技赋能夯实农业主业、竞逐生物经济等新赛道,依托口岸优势打造“向北开放前沿”,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市场监管总局的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地区,抚远各项产业背后都有市场监管系统的大力支援,市场监管部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企业纾困解难。
“抚远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是百姓的生活更好了,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市场监管总局不仅捐赠资金,关爱老人的健康,助力孩子的教育,他们真正走进了我们百姓的心里,大家齐心协力让抚远更美好!”抚远市委宣传部部长郑翔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抚远市黑瞎子岛附近的东发村蔓越莓种植基地,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打算将蔓越莓叶子做成茶饮料,但不知道如何申请。在询问了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同志后,了解到蔓越莓叶子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来使用,是由国家卫健委来认定。如果可以作为食品原料,那就可以通过省级、国家级市场监管部门申报审批。申请前,需要到国家卫健委网站先查看文件和公告,看需要哪些测试报告,然后先自己测试蔓越莓叶子各项指标是否合格,这些都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据统计,近年来抚远加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同时,“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429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在寒葱沟镇红旗村,为实现60多亩果园综合利用,驻村工作队通过咨询、考察和反复论证,确定了养殖大鹅计划,而今大鹅养殖产业稳步推进。“全村人的信任和市场监管部门、广电部门的帮扶,我们有信心把果树和大鹅经济做好。目前,已经同哈尔滨的企业洽谈,准备将成鹅深加工成烤鹅,那样利润更高。”红旗村书记赵英国信心满满。
在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包括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抚远市场监管局在内的驻村工作队员,坚持以落实乡村振兴“四项职责”为总遵循,抓党建、谋发展、强治理、办实事,现场办公,认真研究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和工作举措,精心实施好产业发展规划,变“输血”为“造血”,切实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他们用科技的力量把东发村村民自产农副产品、东极绿岛合作社产品以及抚远特产蔓越莓、鱼类产品等商品,通过“线上销售+线下直供”营销模式营销,促进了村集体增收致富。
在工业不发达的抚远,规模化的农业意味着产业链价值提升。在市场监管部门帮扶推动下,抚远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共有4个IT机房,可布置600个标准服务器机柜,全部运营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4.8亿元。为抚远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抚远市明确了发展生物经济、数字农业的思路举措。近年来,抚远市引导农民由“多种粮”向“种好粮”转变,建成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7.97%,粮食产量累计超百亿斤。在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这几天忙着检修机车,为秋收做准备。看着日渐金黄的稻田地,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心有底气:“育种由农科院所提供,种地请天上‘北斗’帮忙,防虫害有地面数字化预警,还打造了自有品牌开拓市场。种地越来越有‘科技范儿’‘数字范儿’,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同江,产业支撑,多渠道增收,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今年,同江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牢固“稳产量、稳面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豆播种面积突破142万亩,实现扩种58万亩;经过专家实收测产,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3亿斤以上。在同江市绿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两台大型收割机在农田来回穿梭忙碌,摘穗、剥皮、秸秆粉碎、玉米籽装车等工序,全部一次性完成,大大缩短了采收时间。
同江市立足县域自然条件,积极创建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推广实施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大垄密植等黑土耕地地力改良提升技术,持续开展农业“三减”行动,坚持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多种手段,使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实现粮食连年丰收。
同江市找准城市定位,发挥区域特色,加快口岸服务效能提升,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同江对外开放的质量。走进同江赫哲远鹏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进行焊接车架、组装新型雪地摩托车、试车测试等。企业在挪威、芬兰、奥地利、瑞典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订单不断增加,计划围绕国内冰雪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建设引领同江冰雪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招商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年产值1.2亿元、利税1300万元的冰雪装备企业,而是越来越大的“朋友圈”和整个冰雪装备产业链条的延伸。
近10年来,同江铁路口岸对外开放获得批复,打通了中欧班列“水铁”多式联运新通道。全市外贸企业发展到557家,外贸税收突破亿元大关。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对口帮扶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坚持“基础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带动、民族旅游拉动”的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位于同江市东北部的黑龙江右岸八岔赫哲族乡所在地。东与抚远市接壤,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32公里,全村户籍人口206户513人,其中赫哲族364人,常住人口126户268人。该村是乡村振兴重点村,全村耕地面积5.4万亩。八岔村注册了“赫乡田源”农产品地理标识,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延伸“玉米种植+鲜食加工”“传统渔业+鱼罐头生产”农副产业链条。依托“四泡一河”资源优势,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引导八岔赫哲族群众组建3家水产养殖合作社,通过养捕结合、以养为主,努力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围绕渔猎体验、生态观光、红色路线、民俗参观、休闲养老、特色冰雪做文章,精心设计“赫乡民俗体验游”“湿地游江滩地渔猎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依托赫哲民俗个性化优势,完善赫哲部落鱼锅宴、赫哲十大碗餐厅和赫哲家庭旅馆,叫响“中国八岔赫哲族”“中国赫哲第一村”等旅游品牌。
近年来,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以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为抓手,依托优美环境、特色产业、文化底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释放精神文明魅力,将发展旅游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有机结合,着力建设“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文明新村。八岔村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百佳避暑小镇、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八岔村志》被列为首批全国名村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发。
在礼县,优化营商环境,奏响丰收欢歌
今年以来,礼县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大活动”,以“四强”“四促”为重点,加强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工作,更好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礼县共新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2个,签约资金42.94亿元,开工10个,开工率达83.3%。其中省级重大节会签约项目7个、签约资金28.82亿元。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13个,已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8.06亿元。
在这里,早出晚归忙碌在田间地头的,除了果农还有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干部,以及电商爱心企业组成的以电商促销助农的志愿服务工作队。他们为来自陕西、河南等地的苹果经销商和多家快递公司开展业务和果农们进行现场直播提供便利条件,在果香中奏响丰收的欢歌。
市场监管总局对礼县的定点帮扶始于90年代中期。为了使礼县苹果产销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第一批被选派到礼县挂职任副县长的马纯良和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黄强,首先从总局争取了50万元,全力以赴地帮扶礼县改良苹果品种,培植礼县苹果支柱产业的发展。他们和全县果农一道,在原有10余万亩苹果林带的基础上,又新栽优质苹果10万亩,涉及18个乡镇的249个村,形成一条以西汉水和峁水河为主,以宽川河、永坪河、燕子河为辅的优质苹果基地。此后,礼县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县果农,经过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嫁接换优、扩大种植面积的艰苦奋战,逐步形成具有综合效能的60万亩优质苹果特色产业。在苹果树未挂果之前,市场监管总局每年下拨50万元专款,作为扶持礼县苹果产业开发的资助经费,并会同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对礼县苹果进行了“盖普”国家体系认证。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带领386名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村支书,到山东潍坊、福建厦门、江苏无锡等东部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和进行农业产业化培训。邀请北京林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魏欣平和高级工程师李民告到礼县举办苹果栽培和管理技术培训班,传授苹果矮状现代栽培关键技术,邀请认证、电商等领域专家学者110余人,到礼县进行现场教学和实地指导,安排50名优秀教师到深圳、杭州等地进行系统培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为了提高礼县苹果的知名度,促成礼县苹果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积极帮助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向欧美出口。为推动国家苹果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落地礼县,协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帮助礼县建起苹果全产业标准化体系。组织专家开展“大黄栽培技术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促成礼县大黄研究院与中科院西部高原生物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帮助礼县中药材从传统的栽培方式向规范化种植发展。协调国药集团中药控股公司帮扶礼县建设中药材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面积236亩,总投资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1亿元,形成以产业园为主导,辐射带领礼县春天药业、陇海药业等龙头企业及中药材主产区合作社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与当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大黄主产区的11个乡镇150个村15万名群众稳定增收。
从1994年中央确定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定点帮扶礼县28年来,该局先后选派了20批38名优秀青年干部在礼县挂职帮扶。据统计,累计争取帮扶项目218项,投入帮扶资金2367.98万元,帮扶各类物资折合现金600多万元,引进社会帮扶资金2.06亿元;协调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36亿元,利用电商平台企业销售礼县农产品合计3280.71万元。
人民勤俭辛劳甚,累进丰收是逐年。金秋瓜果飘香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五谷丰登则是当地人民和市场监管系统干部协力合作的美好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市场监管系统忘我奉献、勤奋耕耘,在乡村振兴帮扶之路上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