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带动全链发展 协力聚势推动产业腾飞 | “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链长,门类齐全,竞争力强、韧性大,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10月18日,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简称中消会)主办、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检集团)承办的“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中消会理事长、原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消费品处处长李丽慧,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四处处长王扬,广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依军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以“全链创新融合 聚势产业腾飞”为主题,邀请政府部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及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院士专家、知名学者、优秀企业代表共120余人参会,分享产业趋势观点和前沿技术,发布高品质纺织团体标准,推动合作共赢,构建高品质供给生态链,促进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张沁荣指出,纺织服装产业及供应链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创新,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是当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坚守品质,扎实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要凝聚力量,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团结协作,整合资源,共享商机;要自主创新,取长补短,结合市场需求,推动行业提质升级。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直接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我国商品流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323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
王扬指出,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提升纺织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工作,为推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蔡依军表示,伴随我国纺织服装消费市场逐步向精细化、个性化发展,在传统国标、行标之外,需要更多高品质团标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更高品质技术要求,针对性凸显产品性能,传递差异化价值。广检集团作为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将立足技术创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应对产业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变动带来的各种挑战中,积极创新,主动应变,逐渐恢复市场增长。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积极聚合全链优质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构建高质量发展“护城河”。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付广以“我国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了专业报告。阿里巴巴犀牛智造首席创新官张帅结合消费端大数据,从纺织品供应链改革视角,分享了“数据驱动材料科技与功能纺织暨AHATEC™五感舒适度模型应用”。教授级高工施楣梧作了“功能性纺织面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报告。杭州高烯科技联合创始人韩燚以“石墨烯康护纤维:从发明到产业化”为题进行演讲分享。
行业领先企业围绕功能性纺织面料、石墨烯、纺织生物感性工程、牛仔布、轻量化等前沿技术,做了精彩分享。超盈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胡军岩分享了“纺织生物感性工程的研究与舒适性品的开发”;上海交通大学赵斌元副教授分享了“轻量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黎瑞珊分享了“牛仔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创新”;东华大学孙宾教授带来了“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及其防晒防透纤维技术产业化”的研究分享;杭州华英新塘羽绒副总经理张娟娟介绍了“新塘羽绒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广检集团广纺院业务总监孙晓慧结合近年来头部品牌需求的变化,介绍了广检集团如何通过品牌差异化竞争及供应链检测数据化为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为发挥高品质标准作用,本次大会发布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等牵头制定的《高品质细绒棉品种》《高品质棉花种子质量》《高品质棉花加工技术规程》《高品质棉本色纱线》等7项团体标准,以及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轻暖内衣》《无刺痒内衣》《柔软睡衣》等3项团体标准,强化标准引领,精准服务品质消费,赋能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德国南毛集团中国分公司—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扬子染整有限公司副总裁夏日盛表示,随着终端需求向高质量、功能性转变,行业集中化、标准化与品牌化为大势所趋。纺织价值链各端应加强互动与合作,协同产业链创新发展,才能创造更多行业机会,打造顺应时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
下一步,中消会将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下,积极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高品质标准制定和修订,为行业企业的质量技术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助力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