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专家:谢飞
现任广州海关技术中心轻纺产品检测研究所纺织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纺织品质量检测、市场监督抽查、风险评估、成衣稽查等工作,担任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精纺分会委员;
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广州市纺织工程协会“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奖;
主持参与多项行业、团体标准,发表论文7篇。
本标准起草人之一。
5月30日,由广州海关技术中心联合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东莞泡泡玛特贸易有限公司、东莞市潮玩协会等单位联合编制的《潮流服装纺织产品》团体标准,经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批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聚焦潮流服装设计生产的专项标准,深度回应个性化消费趋势与品质升级需求,促进潮流服装行业稳步发展。
潮服设计新颖、风格独特、时尚前卫,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和态度的体现。近年来,潮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达到数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5%至7%之间。
潮服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还呈现出文化融合、多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化的趋势特征。在工艺方面,潮服产品也相对复杂。目前,潮服领域尚无专项标准。由于缺乏适用标准,市场销售的绝大部分潮服产品,只能根据形态选择执行《针织休闲服装》(FZ/T 73020)、《针织T恤衫》(GB/T 22849)或《单、夹服装》(FZ/T 81007)等标准,这些标准无法对潮服产品的质量安全起到有效规范作用。潮服虽然面向15岁及以上青少年,但是在IP融合情况下,其新颖设计对儿童及婴幼儿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可能被儿童接触或把玩。而且,潮服的特殊性在于融入多元文化,服装形态上会含有绳带以及金属、塑料等材质。
专家认为,有必要为潮服制定专项标准,以规范商家生产和销售,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在标准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大量调研了市场上潮流服装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国内上市产品能够达到的技术指标,也听取了行业内生产企业的意见,参考《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针织休闲服装》《单、夹服装》等标准要求,同时考虑玩具、首饰相关标准以及欧盟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等,完成《潮流服装纺织产品》团体标准编制。
在标准的主要指标设定方面,起草组充分考虑消费者正常使用或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潮服质量问题给使用者和第三者造成的伤害。针对潮服可能含有的设计,如附件、绳带,以及其包含的金属、塑料、陶瓷等材质,起草组根据相关材料特性并参考先行相关法规,对潮服制定了规范要求。
其中,该标准创新性地提出,由于潮服对儿童及婴幼儿会产生吸引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考虑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关于附件抗拉强力、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绳带、残留金属针、耐久性标签位置项目的检测,避免质量安全问题。在附件物理安全不符合要求时,厂家需在包装、使用说明上明确标注警示,确保其不被儿童及婴幼儿误用。
《潮流服装纺织产品》标准的实施,是行业的一次重要进步,将产生3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推动潮服行业从“粗放生产”向“绿色智造”转型;二是引领时尚产业迈向“可持续消费”新范式;三是构建起涵盖扎染、吊染等12种传统工艺以及褶皱、压花等特殊工艺的产品规范体系,让传统产品借“国潮”趋势焕发新生。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