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邓志勇
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网售产品质量安全,7月专门印发文件对网售产品赋码核验试点工作作出部署,旨在依托数字化手段,遏制网售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深刻认识开展网售产品赋码核验的重要意义
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网络消费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其消费环境好坏、产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民生安全、公共安全和经济安全。
这是践行监管为民核心理念的具体行动。当前,网购已成为人民群众主要的消费购物方式之一,在促进和便利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网络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低价低质无序竞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消费侵权等问题时有发生,既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切身利益,又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为净化网络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选定10种涉及安全、贴近民生的重点产品开展赋码核验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建立生产源头赋码、平台验码亮码、消费者识码用码工作机制,让产品身份信息透明可查、质量责任可追,从根本上筑牢网售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提升质量安全监管穿透能力的有力保障。网售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长、主体多,传统的监管模式已面临“快而跟不上、深而看不透、新而看不懂”的挑战。为应对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数字化监管机制,强化风险管控和责任溯源。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要求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建立更严格的产品审查体系,依托产品数字身份标识技术,加严入驻产品质量信息核验。欧盟推行产品数字护照(DPP)制度,要求在2030年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具有产品唯一身份标识,通过二维码等数据载体记录产品信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做法,解决现实监管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创新监管方式,探索构建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监管模式,通过网售产品赋码核验试点,促进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结果”管控向“过程”管控转变。
共同推动网售产品赋码核验取得实效
把握时限要求,加快推进实施。本次试点设定6个月期限,涉及10种产品,覆盖各类平台企业,时间紧、任务重,各方要对照试点通知要求,主动认领任务,细化落实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10家平台企业要率先发力,带头完善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强化产品入驻审核,主动与有关码制机构交叉核验赋码产品信息;要向平台内经营者讲好政策要求,督促售卖赋码产品,必要时给予流量扶持,帮助拓展经营渠道,提高售卖赋码产品的积极性、主动性。
厘清责任关系,精准推动落实。生产者、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码制机构要厘清赋码、验码、亮码责任链条,干好“份内事”,守住“责任田”,通过“码”上辨真伪、溯源头,遏制“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结合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推动生产源头赋码,建立生产、销售闭环管理体系,加大赋码产品监督抽查和缺陷召回力度,强化穿透式监管,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查得清事、找得到人、追得了责。
强化社会共治,构建共治共享格局。网售重点产品安全赋码核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试点政策宣贯和行业自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广大消费者要充分认识赋码核验对保证质量、传递信任的积极作用,养成识码用码良好习惯,提升识假辨假能力。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赋码核验知识,宣传试点成效,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要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及时曝光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侵权行为,积极为消费者“撑腰”“发声”。
切实做好试点工作跟踪评价
建立健全机制,全程跟踪了解。各参与单位要建立协调联络机制,跟踪监测试点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平台企业和码制机构,要畅通数据贯通渠道,统一赋码信息核验规则,实时监控核验质量。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采取线上监测、线下核查、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跟踪了解赋码核验各环节的运行状况、政策落地中的堵点痛点以及经营主体的真实反馈,为后续评估提供详实、准确的支撑。
聚焦关键指标,强化对比分析。通过试点前后的多维对比,量化显现工作成效。在产品质量状况变化方面,要通过抽检合格率、质量安全事故率、溯源查询次数等硬指标的数据对比,评估赋码核验对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强化源头治理的实际效果。在消费投诉方面,要密切关注并统计分析涉及试点产品的假冒伪劣、货不对板、质量瑕疵等投诉举报量的变化趋势,评估其对净化市场环境、降低消费纠纷、提升消费信任的积极作用。在经济效益方面,要评估试点对提升正品销量、品牌价值、企业利润率、平台声誉等方面的影响,算清“经济账”和“效益账”,检验其是否实现了“优质优价”,是否增强了经营主体赋码亮码的内生动力。
加强总结评估,推动成果转化。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推动将有益经验做法固化上升为制度规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立即反馈、改进完善,确保试点工作发挥更大作用。要引导各方力量持续聚焦试点目标,推动赋码核验规范化、长效化建设,最终使其成为破解监管难题、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优化市场环境的强大引擎,切实让消费者感受到实惠、让守法企业获得回报。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