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封面报道】多方献计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出台直播带货行业标准 让第三方质量监管员成为“合规守门人”

2025-09-02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
 
编者按:
不久前,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组织召开“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恳谈会”,与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及执法稽查局等业务司局相关人员一起,就遏制网售领域假冒伪劣行为听取各界意见建议。恳谈会上,来自各方的专业人士畅所欲言,积极为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献计献策,为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网售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净化网络消费环境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编刊发,以飨读者。因部分发言人员不愿意披露自身身份和姓名,因此,在署名时以“某”替代。
 
  当前,直播带货行业蓬勃发展,但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频发,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消耗了大量行政监管资源。为从源头规范直播带货行为,提升行业整体合规水平,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直播带货行业标准,强制要求主播(或其所属机构)配备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员,通过建立高含金量、高责任、高保障的职业体系,实现对直播带货全链条的有效监管,从根源上改变直播带货行业乱象。
 
  首先,确立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员制度法定地位,纳入互联网直播行业强制标准。
 
  建议在《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法规基础上,出台《直播带货第三方监管员行业标准》,明确所有年销售额超100 万元的直播机构(含MCN机构、品牌自播团队)及单场直播销售额超5万元的主播,必须配备至少1名经国家认证的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员;中小主播可通过行业协会统一委托第三方监管员,确保全覆盖、无死角监管。
 
  强调第三方独立性,即监管员不得隶属于主播及其所属机构,须由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委派,与被监管主体仅存在服务与被监督关系,确保监管行为客观公正。
 
  其次,构建高含金量职业体系,提升监管员履职动力与责任感。
 
  一是严格准入门槛,强化职业权威性。设定高标准资质要求。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食品工程、质量检测、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背景,且需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直播带货产品监管资格考试”(内容涵盖产品质量标准、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播合规话术等),通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员信息库。由市场监管总局统筹,记录监管员资质、履职及奖惩等情况,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提升职业公信力。
 
  二是优化薪酬与职业发展,保障职业吸引力。
 
  一是实行多机构服务制。允许每名监管员同时为不超过5家直播机构(或主播)提供监管服务,分别收取服务费用(由被监管方承担),实现“一份职业、多份薪酬”,保障其收入水平,确保资格证书含金量以及监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二是建立职业晋升通道。根据监管年限、合规率、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设立初级、中级、高级监管员,等级与服务机构数量上限、薪酬标准挂钩(如高级监管员可服务5家机构),初级监管员只能服务1家机构,打造“越专业、越吃香”的职业生态,让监管员珍惜职业声誉,爱惜自己的羽毛。
 
   第三,明确监管员核心职责,全链条防控风险。
 
  一是履行全流程监管义务。事前审核:对主播拟销售的产品进行资质核验(如食品需核对生产许可证、成分表,化妆品需核对备案编号,保健食品需验证“蓝帽子”标识等),杜绝“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直播间;事中监控:实时监听话术宣传,对涉及“治病疗效”“绝对化用语”等违规宣传要及时制止并要求整改,有权暂停违规直播。同时,监督产品展示、销售流程的合规性(如价格标注、售后承诺等);事后追溯:直播后留存产品资质、直播回放、销售数据等资料至少3个月,配合监管部门核查。同时,协助处理消费者投诉,监督被监管方履行售后责任。
 
  二是强化责任连带,倒逼履职尽责。若直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经查实系监管员未履行审核、监控义务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等处罚;被吊销资格证者,5年内不得重新考取。对严格履行职责、连续一年无违规记录的监管员,给予“年度优秀监管员”称号,纳入信用激励名单,优先获得职业晋升机会。
 
  第四,直播带货第三方监管员行业标准的制定出台及实施,可以带来多重效益。
 
  一是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能。通过第三方监管员的前端过滤,减少虚假宣传、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的概率,从源头降低监管部门事后查处的压力,实现“专业人管专业事”。
 
  二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对主播及机构而言,第三方监管员可有效规避合规风险,减少因违法违规导致的罚款、封号等损失,实现合规经营促增长;对消费者而言,监管员的存在意味着产品与宣传更可靠,增强消费信心。
 
  三是打造高价值职业生态。高门槛、高收入、高责任的监管员制度,将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形成“珍惜职业—严格监管—行业规范”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遏制直播带货乱象。
 
  通过制度化设计,让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员成为直播带货行业的“合规守门人”,既守护消费者权益,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