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专题·智能网联汽智能网联汽车专题车】(3)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建设及检验检测应用成效显现

2025-10-11 俞彦辉 中汽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近年来,我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24年末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装车率达57.3%,市场渗透率加速。目前,我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功能产品发展呈现“双轮驱动”格局,即消费端聚焦“新体验”升级,技术端强化“新突破”体验。但全行业面临的痛点问题仍很突出,具体表现为:部分组合驾驶辅助汽车产品质量安全未经过充分全面的验证测试;企业过度宣传推广产品,对消费者安全用车形成误导。

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产品迭代的引领作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目前,全行业已发布相关标准59项,报批10项,其中,与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有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已申请立项,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单车道行驶控制》《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第2部分:多车道行驶控制》已发布。随着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越来越规范,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安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作为直接监管L2级智能网联汽车的重点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适用于安装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类、N类汽车。该标准规定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运动控制能力、驾驶员状态监测、驾驶员干预、系统边界及响应、系统探测能力、系统安全性要求、功能安全等,并规定了相应的审核要求,明确了典型工况试验方法。该标准同时还包含若干附录要求,对仿真测试可信性评估、功能安全及预期功能安全保障能力、数据记录等功能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验证《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标准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能力,中汽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检验检测应用实践上持续探索,积极推动构建基于“多支柱法”测试框架。在封闭场地测试应用上,以经验丰富试验人员、元素完备且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场地,以及高于标准要求的测试设备为基础,对标准中的限速、车道巡航控制、目标物探测与响应等场景开展测试,全面验证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能,减少因产品缺陷引起的事故;在道路测试应用上,以公开道路测试车端设备和云端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依据标准要求的静态、动态要素,在相应道路类型下开展全时段、全元素开放道路测试,全面验证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处理随机场景的能力;在仿真测试应用上,对企业提交的仿真报告和可信度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在安全管理体系上,围绕安全保障、监测与报告、宣传行为、告知义务、售后服务管理、安全与召回等开展咨询辅导,助力企业提升相关能力。

未来,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将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推动政策规范、标准引领、检测护航齐头并进,形成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保障体系,促使汽车工业向规范化、商业化、 AI化发展将成为必然。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