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是第56个世界标准日。当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在京启动了以“焕新升级 护航消费”为主题的消费品标准提升行动,集中发布15项紧扣消费热点、关乎民生安全的消费品标准。
本次发布的标准覆盖电子电器安全、智能家居性能、二手商品鉴定、电动摩托车质量安全、食品检测等多个重要领域,包括《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电子电器》《电烤火箱安全技术规范》《扫地机器人 通过嵌入式基站使用的机器人的特殊要求》《电冰箱及冷柜茶叶保鲜功能的要求和评价规范》《二手箱包鉴定通用技术规范》《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这些标准有的直面消费安全痛点,有的关注产品性能提升,有的服务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旨在通过高标准来提升我国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引领行业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是提振消费信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马吉军说,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健全消费品标准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消费品质。此次活动回应市场关切,解决了一些新兴领域的标准缺失问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紧密围绕消费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深化标准研制工作。下一步,促进会将持续推动消费品标准提升,让高标准真正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护航高品质消费的坚实桥梁。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填补市场空白。促进会将继续紧盯消费新趋势和产业新赛道,加快解决一些新兴领域的标准缺失问题。目前,促进会正在积极研制《新车产品力智能底盘新质技术规范》《飞行汽车应急着陆的乘员保护》《中国电池护照》等前沿标准,确保标准供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是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消费体验。安全是消费的底线,舒适是体验的追求。促进会将持续加强在电动汽车安全、电器安全、消费品舒适性等方面的标准研制,如推进《电动汽车安全性评估方法》、《家庭智慧屏终端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织里”高品质婴幼儿及儿童羽绒服装》等标准的研制工作,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三是规范新兴业态,促进规范发展。 针对直播电商、二手市场等快速发展的领域,促进会将继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正在制定的《直播电商货盘优选商品通用评价规范》和本次发布的《二手箱包鉴定通用技术规范》,都是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是服务对外开放,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正如促进会当天发布的电动摩托车系列团体标准,不仅服务于国内市场,更着眼于促进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在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与采信,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标准支撑。
五是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实施评估工作,推动一些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先进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不断扩大中国标准的话语权。
本次活动由我国权威检测认证机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