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向东看”
宗河/文
虽然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速预期被不断调低,但国外车企仍然没有放慢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
“我们的车早已在全球达到了100万辆销量,但我们最好的时候还没有到。”在9月17日开幕的第66届法兰克福车展上,奔驰全球CEO蔡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5年奔驰要推出6款车型,到2020年,奔驰全球的车型数量将从目前的30款增加至40款,其中1/3要在中国生产。
奔驰的中国战略只是法兰克福车展上众多跨国车企发布规划的冰山一角,这些在全球市场风云变幻中历经“风雨”的跨国车企,正在用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把中国市场作为未来的工作重心。
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501.72万辆,仅与去年同期持平。业内普遍预测,今年国内车市可能会出现负增长。面对“降”字当头的中国车市,本届法兰克福车展上的跨国车企依旧看好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并表示继续加码中国市场的计划不会改变。
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对中国市场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表示,中国西部的中产阶层拥有巨大的潜力。为此,大众将向中国引入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汽车,为入门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而大众集团董事、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透露,未来大众集团将引入16款不同车型。预计在2020年前,大众将向中国投放15款新能源车型。
英菲尼迪同样非常看重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对英菲尼迪市场扩张非常重要,中国市场会成为我们实现全球发展战略的支柱。”
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施韦德表示,“我们正在适应中国市场的‘新常态’,而丰富的产品线能够使捷豹路虎轻松应对当前的状况。虽然中国市场两位数的增长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未来中国市场仍会维持4%~7%的年增长率”。
蔡澈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充满信心:“今年二季度,奔驰在华销量同比增长34%,我们拥有非常多的产品,并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奔驰公司对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的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新车引入速度加快
随着中国消费者用车需求的升级,近年来SUV及高端小型车等细分市场成为拉动国内整体车市的主引擎。而正是看到中国车市发展的新趋势,外国车企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一直以轿车为产品主线的捷豹,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了首款SUV车型F-PACE,直指目前火热的SUV市场。捷豹路虎方面表示,未来该车型将被引入国内。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捷豹,一直未停止追赶奔驰、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的脚步,而过于单一的产品线成为阻碍其销量提升的难题之一。施韦德表示:“中国作为捷豹路虎品牌的第一大市场,希望捷豹F-PACE引入后,25%的销量能够来自中国。”
兰博基尼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特凡·温克尔曼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兰博基尼的第二大市场,且未来增长的潜力巨大。兰博基尼未来会不断推出新产品,通过多种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同时,针对中国市场这些差异化的需求,兰博基尼加大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方面的力度。”
在新车型的推进方面,蔡澈透露:“今年奔驰正以每个季度发布一款新车型的速度加强产品攻势。”继今年4月国产GLA上市、成都车展全新GLE运动SUV进入中国之后,今年广州车展上奔驰GLC也将登陆中国,GLE则有望在今年底入华,GLS也将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国产化比重提升
事实上,面对中国车市的增长放缓,各车企也快速作出调整,并加快了新车的国产化速度,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在国内豪华车市场占据销量前列的奥迪,在本届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全新奥迪A4,并透露该车型将于明年在中国国产。
与此同时,作为一线豪华品牌的奔驰也在加快国产化力度,缩短与奥迪的销量差距。在本届法兰克福车展上,奔驰推出GLK的换代车型GLC,并表示将于明年进行国产。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表示:“梅赛德斯-奔驰目前制定的销量目标是到今年底全年累计总销量要突破30万辆。”此外,据透露,随着更多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到明年初国产车型所占的比重将有望达到总体的70%。
根据规划,明年捷豹品牌车型也将在华生产。对于捷豹品牌车型国产的问题,施韦德表示:“捷豹新的车型都使用全铝车身,未来奇瑞捷豹路虎工厂是除英国本土以外的第一家能够生产全铝车身架构的海外工厂。”
此前,斯柯达已经制定了2018年在华销售量达到50万辆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计划,斯柯达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本土化生产和经销商拓展。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表示:“在上汽的支持下斯柯达也会更加独立,斯柯达会率先投产7座SUV,使之成为斯柯达旗下最大的SUV车型,而未来斯柯达会将半自动驾驶作为重点考虑的课题。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