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食品安全——乳品世界

2015-11-25 admin
“卖奶难”无关原奶品质

本刊记者 王海琳/文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不少地区的奶农,正在经历新年的第一个“寒冬”——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奶农大面积“倒奶杀牛”事件。每天把没有销售渠道的鲜奶贱价卖给养猪户、倒入农田,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奶农的无奈之举,更有甚者,选择杀牛来止损。而出现“卖奶难”的原因,其实是鲜奶受价格走低、乳粉进口量增长等多方面的影响所致,并不是这些原奶质量出现了问题。
 
鲜奶价格持续走低
       2013年底,一路上涨的鲜奶价格让奶农们看到其中商机,奶牛也水涨船高成了“香饽饽”,很多地方大力发展奶牛饲养。然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鲜奶收购价格开始持续走低,而饲料、人工费用等养殖成本却一路走高。
       据中国海关的相关资料显示,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4年上半年原奶价格一改2013年的暴涨,出现环比下滑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在经历了2013年的奶荒困扰后,企业加大了奶牛的引进及大规模牧场建设,部分牧场已经投产,对奶源提供了强劲补充,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跌。根据农业部对国内10个主产区的监测,2014年1月受产量下降、消费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国生鲜乳价格持续了2012年9月以来的上涨趋势,出现18个月的连续上涨;但是从2014年2月的第三周开始,生鲜乳平均价格出现了2012年5月以来的首次下降,并持续下降至6月最后一个周的每公斤4.06元,与年内最高点相比降幅达4.9%。
       此外,进口原料粉低价销售也拉低了乳企对国内原料奶的依赖,从而导致其量价齐跌,根据恒天然的公开资料显示,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台的价格自2014年2月达到峰值之后,全脂奶粉价格下降了22%,脱脂奶粉价格下降了23%。进口原料粉的价格从2014年年初的每吨4.3万元跌至2014年8月的每吨2.8万~3万元,而按照当时国内原奶的价格计算,国内原料乳粉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每吨3万元。近日,随着恒天然下调原奶收购预期价格,2015年,欧盟、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原奶价格下调的市场预期几乎已成定局,进口原料粉价格优势愈发明显。
 
进口乳品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乳品进口量越来越大,2014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干乳制品累计进口量为125.2万吨,同比增长31.3%;进口大包装奶粉(原料)累计达81.41万吨,同比增长50.0%;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8.98万吨,同比超过100%。
       据海关统计,2014年上半年,仅经深圳口岸进口乳品就达3.2万吨,比2013年同期增加81.6%。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优质奶源产地的进口量均呈倍增态势。可见,国内乳企将继续面临低价进口乳制品的冲击,国内产品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被挤占。
       除价格走低、进口量加大这两个因素外,目前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控制奶制品质量,纷纷自建牧场,自备奶源,这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奶农的原奶销路受到了限制。而随着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结束,中国乳企走出去的政策环境日趋利好,这也会减少其在国内的投资,从而影响到国内原奶的销量。
       针对上述因素对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的冲击是否会日益明显,乳业专家宋亮表示,2014年以来全球原奶供过于求的苗头显现,客观上引发了全球原奶价格下调。在中国市场上,由于2014年年初至今原料奶粉价格持续下滑,进口量大增,导致乳制品企业库存压顶,而2015年乳企也将处于消化库存的阶段。
       “进口奶粉价格呈现倒挂趋势,对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明显。”宋亮建议,在不违反WTO原则下,对于进口过快增长的乳品通过技术标准来加以限制,同时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打击力度。
 
加大扶持解决“卖奶难”
       在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后,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力争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卖牛。要充分发挥地方奶业协会和奶农合作组织的作用,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各地密切关注生鲜乳生产、收购情况,实行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农业部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和生产救助力度,抓紧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已有扶持政策,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各地要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奶牛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大养殖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推广良种繁育、全混合日粮和苜蓿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帮助奶农提高科学饲养水平。特别要加强对散养户和小规模户的技术培训,推动散户入区入园和老旧奶牛养殖小区改造升级,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等。 
 
终端乳品价格依然坚挺
       虽然原奶价格持续走低,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市场上的乳制品价格并未受到影响。北京的一些大超市内,三元、蒙牛、伊利等国内品牌的液态奶和酸奶产品并没有出现降价和大规模促销的情况。而各婴幼儿乳粉产品专柜,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产品也均没有降价之举,雅培、合生元等乳粉所进行的销售换购赠品也只是常规活动。
       有专家指出,原奶价格的高低并不是决定终端乳制品价格的惟一要素,甚至可以说对终端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灭菌杀毒、检验检测、包装、营销成本、库存成本、企业的利润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乳品的价格。所以,原料奶的价格下降,可能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购买终端产品价格上的实惠。

新西兰出台婴儿奶粉出口标签新规
 
       据新华网报道,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于2014年12月18日发布婴儿配方奶粉出口标签新规定,要求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商只有满足严格的标准,包括对产品进行更全面的质量检验和测试,才能在婴儿配方奶粉上标注“新西兰制造”、相关营养成分和健康声明等字样。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官员斯科特·加拉赫表示,新西兰监管方面会在新规推出之后6个月内要求出口商满足一系列技术细节,以加强消费者对于新西兰出口婴儿配方奶粉产品的信心。另外,出口商将有18个月的时间用来完成满足新规定的所有要求。
       不过,这一新规定不包括在新西兰或澳大利亚市场上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粉,这些产品将遵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食品安全准则。
       新西兰食品安全部长乔·古德休说,所有出口商现阶段只需满足出口目的国的规定,但婴儿配方奶粉产品特殊。“新规定将确保消费者对标有‘新西兰制造’的婴儿配方奶粉有信心,相信这些产品都是在新西兰良好的食品安全体系下生产的。”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