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主编播报

2016-03-24 admin
支树平对全国标准化工作提出新要求
    1月22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对新时期标准化工作提出新要求。
    支树平指出,标准化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把国务院标准化改革方案和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大力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以标准化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动标准体系向二元结构转变,严格控制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深化企业标准管理改革。要推动标准水平向中高端迈进,要以科技支撑标准提升、以需求引领标准提升、以管理促进标准提升。要推动标准化工作布局向国际拓展,加快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同步推进,促进国内外标准相互转化,推动我国更多自主优势技术标准走向国际。
    支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立并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让更多的创业创新者追求高标准、争做“风向标”。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引领效应,服务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深入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加快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并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要发挥“标准化+”的门槛效应,服务“三去一降一补”。要紧扣供给侧改革,在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倍增效应,服务优进优出和互联互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在高铁、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我国创新技术和对外贸易优势产业,推动与主要贸易国(地区)的标准互认,促进中国标准的海外推广应用。

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明确5重点
    从1月29日召开的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获悉,2016年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将围绕五方面展开:围绕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共治;围绕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发挥生产许可制度约束作用;围绕助推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围绕提高质量治理能力,深化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

三方面保障今年进口消费品安全
    从1月26日召开的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16年质检总局将从巩固进口汽车检验监管改革成果、健全闭环管理体系和落实缺陷进口消费品召回管理三方面,全力保障进口消费品安全。
    2016年质检总局将深入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深化改革需要的以风险监测、进口监管、后市场处置为重点的进出口消费品闭环监管体系。还将探索建立基于风险识别与研判的进口商品法检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着手制定“临时监管目录”,通过“目录内商品毕业机制”和“目录外商品调入机制”,除特殊情况外,每年调出、调入的进口法检目录商品HS编码数量不少于当年法检目录商品HS编码总量的5%。

2016年执法打假突出5要点
    2月2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工作会议透露,2016年将重点围绕确保消费品安全,深入推进“质检利剑”行动;围绕改革先行,抓好质量承诺与执法打假相结合;围绕事后监管,开创缺陷产品召回新格局;围绕形成合力,加强内外协作;围绕从严治检,加强执法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十三五”执法打假良好开局。

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和办法确定
    1月21日,由财政部、科技部等5部委制定的《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发布。
    《通知》要求,2016~2020年,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等省市新能源汽车分别要达到3.0万辆、3.5万辆、4.3万辆、5.5万辆、7万辆以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推广数量分别不低于1.8万辆、 2.2万辆、 2.8万辆、 3.8万辆、 5.0万辆;其他省(区、市)推广数量分别不低于1.0万辆、 1.2万辆、 1.5万辆、 2.0万辆、3.0万辆。政府将对达到推广量的地区进行财政补贴,2016年达到要求的省(市、区),每辆新能源车可获得奖励9000元。在此基础上,每多推广2500辆新能源车多奖励750万元,最高1.2亿元封顶。2016年后推广量要求和奖金都将逐年增加。

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有新规
    1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的该办法规定,属于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投诉举报人应当向涉嫌违法主体所在地或涉嫌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或有管辖权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投诉举报;投诉举报受理后,一般投诉举报应当3日内转交有关部门办理;重要投诉举报应当2日内转交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投诉举报承办部门应对投诉举报线索及时调查核实,依法办理,并在60日内反馈办理结果。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